并购国际化的“联想”

23日下午,联想集团宣布以总价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 X86服务器硬件及相关维护服务业务,包括System x、BladeCenter与Flex System的刀片服务器与交换机,基于x86的Flex 集成系统,NeXtScale与iDataPlex服务器,以及相关软件、网络与维护等。
在2013年,联想就同IBM曾讨论过这项收购,但双方在收购价格上却无法达成一致。现在,联想终于夙愿得偿。联想集团通过此次并购,将占有全球14%服务器市场份额,并成为第三大服务器厂商。而根据联想CEO杨元庆的说法,IBM将有7500名员工加入联想,而联想也将在未来每年的营收中新增 50亿美元。
此前,联想只有在企业级PC客户中少量推出自己的入门级服务器,但在产品覆盖链、企业级定制上则完全不占优势。获得新的品牌和技术,将有助于联想在全球服务器市场的发展。
并购IBM PC的成果,可以为联想整合x86服务器业务带来丰富的经验,但服务器市场和PC市场的用户诉求毕竟有很大的差异,并且对于整个企业IT基础架构市场而言,服务器只是一方面,比拼的是存储、网络、软件、解决方案等综合实力,这方面联想与戴尔、惠普和IBM的差距,不只是两条街那么简单。联想与EMC的合作,说明它已经意识到这一点。
此外,x86服务器对于PC大佬联想来说是高利润业务,却是利润率下降到让IBM将之抛弃,未来联想如何让它升值?所以,联想的未来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。而杨元庆也认识到,收购的一个关键收获,就是人才。他表示,与9年前收购IBM PC业务不同,当时联想更担心的是收购后的人才挽留问题。
祝福联想。
主机国产化掀“浪潮”

如果说联想最出人意料,那么攻势最犀利的当属浪潮。唯一的国产小型机厂商正在推动国产主机的普及应用。浪潮先是在2013年12月发布了主机安全战略,推出了中国首个集主机硬件、操作系统、安全软件“三位一体”的主机安全方案,接着在国产32路天梭K1系统发布1周年之际推出了“K迁工程”,通过迁移测试中心、专业迁移团队、方法与工具、服务保障、ISV渠道合作、基金奖励计划等措施全面覆盖主机系统国产化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,帮助用户将数据库、中间件以及各类应用系统从国外设备迁移到天梭K1上,向长期垄断主机市场的IBM、Oracle、HP 吹响了全面反攻的号角。
主机安全战略解除了主机国产化的后顾之忧,K迁工程可加速国产主机应用的步伐,2013年组建的国产化联盟,又保证了国产主机生态系统的完善。浪潮的布局可谓环环相扣。在棱镜事件与国外设备高成本的双重作用之下,预计国产主机在2014年将非常受欢迎,这是浪潮的大好机遇。
与联想着眼国际化不同的是,浪潮的战略贯穿着“国产化”的印记,这有助于让浪潮在国内市场与IOH竞争,同时也制约着国产系统走向海外。当然,从目前来看,信息消费、宽带中国的战略刚刚开始,中国信息化建设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,中国市场还足够大。
图形云计算“曙光”初现

1月初,曙光公司联合NVIDIA公司以及思杰推出了国内首款专用图形云计算产品“云图”(W760-G10),基于GRID和Citrix XenDesktop技术,可以让GPU处理器工作在硬件虚拟化层上,灵活的调度图形计算资源。采用“云图”,设计人员只需要利用瘦终端就能展开图形设计,而无需传统的图形工作站。
当前,尽管云计算已经非常普及,但在航天航空、汽车工业、建筑、能源、工程项目、电子芯片、电影电视、医疗设备等专业的设计领域,云计算发展相对较慢,这些行业用户的设计工作普遍还在采用传统的台式或者移动工作站。
作为一套完整的图形虚拟化解决方案,曙光云图充分发挥了云计算集中、安全、便捷的三大特点,弥补了图形云计算领域的空白。
积蓄力量为“华为”

谈到国产服务器厂商,不能不提的还有华为公司。相比同行,华为在2014年初显得相对低调。我们相信,这是华为在其2013年云计算大会的一系列发布之后的积蓄力量。
别忘了,华为是SAP HANA的唯一土生土长的国内硬件合作伙伴,在实时的数据分析领域,HANA有多受欢迎,看SAP的财报就知道。从这里可以看到华为强大的技术实力。
根据IDC的数据,2013年第2季度国产服务器厂商(主要是浪潮、华为、曙光等)的出货量第一次超过了IBM等国际品牌的出货量。而在第3季度,国产服务器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53%的惊人地步。在国产服务器厂商的积极发力之下,预计2014年将会再创佳绩。